Top Banner B9

有用资讯

专业医护人员分享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经验分享: 核心硬化白内障增手术风险】         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的父亲来找我检查眼睛。这位世伯已经八十五岁了,由于害怕做手术,一直不肯就医。直到最近因视力模煳而跌倒才肯检查眼睛。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曾经做过通波仔手术,需要长期服用薄血丸。此外,他还有前列腺肥大,多年来长期服药。在检查后发现他的双眼都有严重的白内障,属于核心硬化,已经变成啡黑色,连眼底视网膜也无法清楚检查。此外,由于长期服用前列腺药,引致虹膜松弛,瞳孔无法充分地扩张,大大减少了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空间,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白内障超声波乳化手术已经有超过三十年的歷史,技术已经非常纯熟。病人在自我检查时,必须依次将每只眼睛遮盖,观察另一只眼是否出现视力模煳的情况。若视力模煳的情况已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应该考虑进行手术。一般来说,视力在手术一星期后便可以恢復大约九成,随后也可以进行另一只眼的手术。手术以日间的形式进行,无须住院,手术前只需作眼球表面麻醉、滴入局部麻醉眼药水或啫喱,加上病人全程合作望着手术灯便能进行手术。微创手术的伤口很细小,在放入可捲曲的人工晶体后,通常不需要缝针就能完成手术。世伯的手术采用表面麻醉,以减少眼球出血的风险;但由于他的虹膜松弛,瞳孔无法充分放大;再加上他的白内障已硬化成啡黑色核心,比一般的白内障还像橡皮胶,大大增加使用超声波震碎並将其化整为零的难度,对眼科医生来说真是一大挑战。幸好手术顺利完成,世伯的视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术后他感歎说:「我应该早些做手术。」确实,白内障患者若需要同时服用前列腺药物,便应及早诊治和接受手术,以降低手术期间的风险。(文:黎辉涛医生 播道医院眼科专科)        
用心感受就是爱
     
营养辅导
至营贴士         均衡饮食  提升免疫力       近日疫情令香港人人心惶惶,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外,科学研究发现,均衡饮食可帮助增强免疫力,减低患上传染疾病的风险*。   蛋白质 蛋白质除了建造与修补身体内组织蛋白之外,身体制造抗体时都需要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胺基酸。正正因为我们身体不能自行制造必需胺基酸,若食物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胺基酸,这类蛋白质亦被称为优质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质,包括蛋、奶、新鲜肉类鱼丶海鲜丶家禽等;而植物性蛋白质如黄豆和豆制品 (例如新鲜豆腐、豆浆等)同样含有所有人体需要的必需胺基酸,所以也属于优质蛋白质。香港卫生署成人健康饮食金字塔建议每日进食约5至8份肉丶鱼丶蛋及代替品 ( 1份蛋白质食物 = 1两肉 (40克) = 1个乒乓球大小的肉类或一只鸡蛋或二只蛋白或100克豆腐)。   锌质 锌,是维持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缺乏锌质的人士,会增加感染细菌和病毒的风险。多进食含丰富锌质的食品(例如蚝、蟹、牛肉、牛奶、乳酪和芝士等等),有助增强免疫力。   维他命C 维他命C除了是抗氧化剂,能促进胶原蛋白的产生外,亦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破坏病毒。奇异果、士多啤梨和橙都是含丰富维他命C的水果。建议每日进食约2个拳头大小的水果,有助提升免疫力,减低患病的风险。除了水果之外、灯笼椒和西兰花亦含有丰富维他命C。   维他命A 维他命A的作用是维护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肠道各处的黏膜健康。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他命A,容易令抗体反应变差,降低免疫功能。红、橙或黄色蔬菜,例如红萝蔔、南瓜丶番薯丶三色灯笼椒等含有大量的β胡萝蔔素,而β胡萝蔔素被人体吸收后当有需要时会转化成对提升免疫力很重要的维他命A。   维他命E 维他命E是抗氧化剂,它可中和自由基,保护体内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葵花籽、杏仁、葵花籽油、花生酱和榛子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他命E,适量进食含丰富维他命E的食物,亦有助改善免疫力。   维他命B杂 人体需要大量的维他命B杂,供应细胞进行繁殖、氧化和还原作用,尤其是维他命B2、维他命B5、维他命B6及叶酸,与维持细胞黏膜健康及制造抗体等免疫功能有关。未经精制的五榖杂粮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杂和各种矿物质。正餐时建议多选择以糙米饭、红米饭、麦皮、全麦面包或全谷物为主食,增加维他命B杂的摄取,提升免疫力。   总括而言,最有效提升身体免疫力的饮食应以不同颜色、种类和合时令的蔬菜为主,配搭多谷物主食及适量优质蛋白质,为抵抗传染疾病作好准备。     (文:陈婷丰  播道医院註册营养师)     参考资料 * Gombart AF, Pierre A, Maggini S. A Review of Micronutrients and the Immune System–Working in Harmony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Nutrients [Internet]. MDPI AG; 2020 Jan 16;12(1):236. Available from: http://dx.doi.org/10.3390/nu12010236                       最紧要早餐 撰文:註册营养师 Judith Chan   家长经常问我:「小朋友要食什么食物才会更醒目、更聪明呢? 」 我的建议就是培养小朋友每日有吃早餐的习惯!         根据中文大学早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吃早餐对小朋友的学业成绩有重大影响,每日吃早餐的小朋友比不吃早餐的小朋友,学业成绩较优秀。与同龄小朋友比较,有食早餐的小朋友在小三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上提升了30至50分。学习是一项「脑力的劳动」,而大脑唯一能够利用的能源是血中的葡萄糖。经过一夜睡眠,儿童体内的糖分已经耗尽,需要补充营养,才可以支持脑部正常运作,所以吃早餐对小朋友吸收知识和提升记忆力都有重要裨益。吃早餐的小朋友无论在考试成绩、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身体耐力等明显较不吃早餐的小朋友为好。学者又指出,吃早餐较补习更有效提升学习表现。与其带小朋友补习,不如培养小朋友每天吃早餐的习惯。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小朋友在整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某些微量营养素(如钙、铁、维他命B杂等)的摄入方面都低于吃早餐的小朋友。长期不吃早餐除了增加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风险外,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患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当人们沒有吃早餐,饿了10多个小时,容易令午餐吃得更多,吃得更急,摄取过多热量。沒有吃早餐的人们新陈代谢变慢,肠胃要一下子应付大量的食物,增加过重和肥胖的风险。     吃早餐的好处:1 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並减低压力研究指出健康的早餐不仅能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能令小朋友有愉快轻松的心情,有助减低身心的压力。2 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根据美国饮食协会发现,吃早餐的小朋友可以轻松地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记忆力与学习能力。3 控制体重,减低患上慢性病的风险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研究,吃早餐的人较不吃早餐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较低。良好的早餐习惯有助保持健康的体重,减低患上慢性病 (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风险。             简易早餐食谱花生酱娃娃菜奄列三文治   食材 全麦面包 2片 蛋 1只 娃娃菜丝(切碎) 适量 (娃娃菜丝可在前一晚晚餐切好) 花生酱 2茶匙   制法 两片全麦面包搽上两茶匙花生酱 鸡蛋加入娃娃菜丝拌匀 热油锅中大火煎熟一面,翻面后略煎30秒 两片面包夹上娃娃菜奄列后对切 配上一杯低脂牛奶或无糖豆浆,便完成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
睡眠窒息
    阻塞性睡眠窒息和记忆力       早在1867年,医学界就已经确定睡眠对于人类能保留记忆很重要。记忆的形成可分为编码、处理/巩固和检索阶段。到了1914年,研究显示若学习是在睡眠之前进行,那么在接下来24小时内的健忘率将较低。这些结果都证明了睡眠对记忆的重要性。学习后睡眠同样有利于巩固记忆,增强记忆痕迹以抵御未来的干扰。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SA)患者的特点是白天过度嗜睡、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病人甚至可以出现认知障碍。具体来说,睡眠窒息有可能影响病人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和注意力。睡眠窒息症患者除了因常出现睡眠碎片化(Sleep fragmentation) 外,相信低血氧也与他们欠佳的执行功能和认知能力有关。   一项关于未经治疗的OSA对其患者的神经心理影响研究在2003年发表。研究发现OSA不会影响病人的一般智力或语言表现;然而,病人的警觉性和执行功能却明显受损。但此研究对OSA如何影响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就並无定论。所谓情景记忆就是立即回忆(immediate recall)、多次试验的总回忆(total recall over multiple trials)、识別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和延迟回忆(delayed recall)。立即回忆其实是反映短期记忆容量(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和在一次试验后编码成长期记忆的能力(ability to encode into longer term memory)。而延迟回忆的表现则反映病人在延迟后检索信息的能力。识別记忆就是在干扰下仍能重新检索之前的信息。2013年再有另一项类似的荟萃分析,这项目纳入了2,294名未经治疗的OSA成年病人和1,364名健康对照人士。荟萃分析的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SA 患者的言语情景记忆(立即回忆、延迟回忆、学习和识別)和视觉空间情景记忆(立即和延迟回忆)显着受损。情景记忆受损就会对OSA 患者的日常功能有负面影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OSA的常用治理方案。有几项小型(含由29至135名患者不等)研究表明,CPAP治疗可提高OSA病人的记忆力,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及恢復陈述性记忆缺陷。综合各临床试验的总体证据表明,CPAP可改善OSA患者的注意力、警觉记忆、执行功能和日间嗜睡,但学习记忆和精神运动功能(psychomotor function)的障碍则可能会持续存在。现时还有很多关于阻塞性睡眠窒息和记忆力的问题还未有答案,这都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解答。     ( 文:唿吸系统科 邝国柱医生)                 失眠睡眠窒息合并症(COMISA)         睡眠是其中一个决定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却常常被忽略。优质的睡眠对于休息,充电和滋养身心灵至关重要。相反,睡眠不足或睡眠不安会影响大家白天的机能,更可能导致一系列慢性健康问题。2007年,一项本港的电话调查采访了大约5000名18岁及以上的中国成年人。结果显示,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间约为6.5小时。9.4%的受访者在30分钟内无法入睡。2011年进行了另一项本地电话调查,采访2000多名18至64岁的居民。在调查前30天期间,20.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一周三次或以上)出现失眠症状,包括入睡困难(11.8%)、间歇性甦醒或夜间难以维持睡眠(12.2%)以及清晨甦醒且无法再次入睡(9.4%)。   从2020年开始,全球出现新的睡眠问题。持续不断的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使人们难以获得良好的睡眠。一些睡眠医学专家甚至以新术语:“ Coronasomnia”或 “ Covid-somnia”来形容这个状况。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不少人因生活压力而出现失眠,这种现象更席捲全世界。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于2020年8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社区中,失眠人数从六分之一上升到四分之一,其中母亲和必要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在中国封城的高峰期间,市民的失眠率从14.6%上升到20%。在意大利及希腊,失眠的发生率已到达警戒缐,当地5月份的一项研究显示,近40%的受访者患有失眠症!   失眠是指难以入睡,过早起床或间歇性醒来所导致的睡眠不足,它並不是由您每晚睡多长时间来定义的,因为不同人需要不同的睡眠时间。当然,除新冠病毒大流行外,还有许多导致失眠的因素,包括心理(压力,焦虑或抑郁)、生活方式(时差,饮用咖啡因或其他兴奋剂)、环境(噪音,光缐或异味)和身体(尿频,咳嗽,疼痛和其他不适)。   睡眠不足会导致在操作机械或驾驶汽车时发生事故的机率增加一倍。持续失眠可能会导致:创造力下降、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或无法执行复杂的任务等。流行病学研究更指出,睡眠时间短(即成年人平均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和/或睡眠质素欠佳(例如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与肥胖、代谢综合症、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情绪障碍、自杀、伤害以及全因死亡率有关。   阻塞性睡眠窒息(OSA)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唿吸系统疾病,至少影响5.3%的本港中年人口。OSA与白天过度嗜睡、心血管后遗症、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有关。而失眠睡眠窒息合并症(Comorbid insomnia and sleep apnea, COMISA)是最常见的合并睡眠障碍疾病,全球COMISA的患病率在18%至42%之间。与单独患上失眠或睡眠窒息的患者相比,COMISA患者的身体疾病(如心脏代谢疾病)和精神疾病(如情绪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更高,以及日间的活动能力更差。   现今的COMISA临床管理转以「多专业团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针为患者提供治疗,让不同范畴的医生,透过其专业知识和各种诊断工具来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例如,唿吸科专家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睡眠测试来研究睡眠唿吸障碍和白天嗜睡有关的症状;心理学或精神科专家可以通过睡眠日记来评估与睡眠有关的行为,从而专注于与失眠和过度兴奋有关的症状。对于许多患者而言,理想的组合是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治疗早期实施)以及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与CBT-I同时或不久后开始)。医生在开始治疗后,应对每种治疗的关键结果进行随访评估,以监测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病情进展。      (文: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胸肺健康
       老年人的哮喘有何不同     哮喘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儿童疾病,因为约一半的哮喘患者在10岁或之前已首次发作。如果哮喘是在成人或老年才首次出现,则称为成人(Adult onset)哮喘或迟发型(Late-onset)哮喘。其实哮喘可以在任何年龄首次发作,甚至在80至90岁之间首发也是可能的。虽然老年人的哮喘症状在与儿童患者十分相似,但可能是比较严重。与年轻的哮喘病人相比,老年哮喘病人患过敏症的可能性较小。一些关于老年哮喘病人的研究显示,多达40%的患者是在40岁之后才首次发作。另外一些研究指出一半的中年哮喘患者是在成年期而不是儿童期发病。与年轻的哮喘病人相比,老年哮喘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 老年患者有可能无法将唿吸道症状识別为异常或将其报告给他们的医生:老年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出现唿吸困难是“正常的衰老现象”;另外由于他们的活动水平一般会降低,这可能会掩盖了运动时诱发的唿吸困难。此外,医护亦可能不会考虑老年人患上哮喘这个可能性,而”顺理成章”地诊断病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尤其是如果病人也有吸烟史。综合以上所述,这些因素会使鑑別诊断成人患上哮喘比儿童更具挑战性。特別要注意的是,老年哮喘病人受阻的唿气气流並不一定能完全逆转的。正因为如此,能在这个年龄段诊断出哮喘和充份治疗哮喘並不容易。   老年哮喘患者从少就有哮喘与那些中年或以后才发病的有分別吗? 有一项2017年在中国进行的研究,它旨在确定老年患者的早发性哮喘 [EOA] 和晚发性哮喘 [LOA] 之间是否存在表型差异。这研究招募了65岁或以上的老年哮喘患者,EOA定义为在45岁前已诊断出哮喘,而LOA定义为 45 岁或以后诊断出哮喘。这研究总共纳入176名参与者。92人(52.3%)和84人(47.7%)分別患有早发性和迟发性哮喘。与LOA患者相比,患有EOA的老年病人有更多的特应性疾病(atopic disease)、更强的阳性哮喘家族史、更高的IgE 和唿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相比之下,患有LOA的老年受试者会出现较低的肺功能和更明显的固定气流阻塞 (Fixed airway flow obstruction,FAO)。而FAO更与频繁的哮喘发作和哮喘恶化有关。由此看来,哮喘发病年龄是区分不同成人哮喘表型(EOA Vs LAO)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同类研究一致,老年哮喘患者以女性佔大多数。原来哮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增加是有关的。而患上哮喘慢阻肺病重叠(ACO)的患者比只患上单一哮喘者会:经歷更频繁发作,较差的生活质素,更严重的肺功能恶化和更高死亡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哮喘患者的合并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 合并症本身可能已对患者的哮喘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选择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需要同时管理合并症,老年患者开始服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而多种药物治疗本身更可能对哮喘控制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处方药物数量的增加,病人对所有药物的依从性难免会下降。某些合并症,如抑郁症和痴呆症也会显着降低病人对药物的依从率。   儘管吸入式类固醇(ICS)是治理哮喘的基石,但老年哮喘患者对ICS的反应可能会较低,因此病人可能需要更高剂量才能控制好哮喘。然而,类固醇的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在较高剂量时)。幸好吸入式长效支气管扩张剂(Inhaled long acting bronchodilators)对老年哮喘患者同样有效。在某些合并症患者使用长效抗胆硷药物(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 时要特別小心,例如窄角型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原来老年哮喘患者能否正确使用吸入器也是管理好哮喘的关键,糟糕的吸入器使用技术与较差的哮喘控制和住院风险有关。   总结,老年人在治疗哮喘时面临以下的挑战: 肺部老化 衰退的心理和肢体运动能力 对治疗的恐惧和困惑不解 收入下滑但医药费却不断上升 同时要管理其他慢性疾病 由于临床试验通常不包括这年龄层,所以治疗效果在该年龄组別可能不是最佳     (文: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长新冠胸肺篇     现时香港超过一百万人在第五波新冠肺炎(COVID-19)中染疫,当中九千多人不幸身故。急性新冠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通常维持4週,大部份患者都能復元至染疫前的健康状况。然而,约有10至20%患者(Omicron变异株出现前的数据)的症状持续多月,轻重程度亦因人而异,严重者甚至多个器官功能受损。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疲劳、唿吸急促或困难、记忆力、注意力或睡眠出现问题、持续咳嗽、胸痛、说话困难、肌肉痛、丧失嗅觉或味觉、抑郁、焦虑。世界卫生组织于去年10月,正式公布上述新冠后遗症(Post COVID-19)/新冠长期症状(Long COVID),亦简称为「长新冠」。其临床定义为:「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确诊新冠肺炎或可能受其感染的人身上,普遍会在染疫后3个月内出现,並持续至少2个月,同时无法透过其他诊断解释。」令人惊讶的是:「初期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会否持续」並沒有存在相互关係。   由于缺乏实证医学指引和公认的疾病/术语定义,「长新冠」的临床治理极具挑战性。法国唿吸疾病学会(The French Societ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建议:为症状持续多于12週的患者进行全面肺部评估。瑞士肺病学会(The Swiss Society of Pulmonology)亦提出类似建议:提倡患者在确诊后的3个月内,进行肺部评估,同时鼓励重症患者定期与医护人员进行随访,以跟进自身肺部状况和了解痛情变化。 英国胸科学会(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更进一步提出:在确诊后的第12週,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心肺评估。而对于一些病情严重或急性(例如:须接受深切治疗或护理的患者)、因重症肺炎而住院、老年人及患有基础性疾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唿吸系统疾病)的人士,应在确诊后12週内,尽早进行有关唿吸系统、精神健康、血栓栓塞后遗症和復康护理服务需求的一系列临床评估。   儘管不同医学团体所提出的建议不尽相同,但均一致提出透过密切监测,跟进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能加深对「长新冠」的认识了解。欧洲唿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认为上述肺部监测评估,须具备以下项目,包括:测量肺容量(lung volume)、肺渗透能力(diffusion capacity)、唿气流速(expiratory flow rates)和血氧分析。   有关「长新冠」的医学研究大多同意:患者身上最为明显的肺功能异常,是「肺部气体交换的变化(altered lung gas exchange)」。此外,对于重症患者或在病情发展后段(染疫后约12 週)出现全新症状或唿吸道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胸腔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早前有文献指出:部份康復者出现「肺纤维化」这类后遗症。然而,现时在诊断肺纤维化方面,医学专家们大多数都持谨慎态度,特別是康復初期的电脑扫描影像,这类纤维化现象亦会随时间而产生变化,最后逐渐消退。最后,对年青患者来说,由于密切监测须进行多次电脑扫瞄,因此,他们应选择较低辐射剂量的薄层胸腔电脑扫瞄。   早前,瑞士肺病学会就应对和治疗「长新冠」而提出以下四项建议:1)患者如因染疫而诱发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使用吸入式或全身类固醇治疗;2)患者如出现持续咳嗽,且无法被诊断为其他病症,可使用吸入式类固醇治疗;3)现阶段未能确认出现「肺纤维化」后遗症的患者,应否以抗纤维化药物治疗;4)提供一套全面康復计划予持续出现唿吸道症状的患者。(上述建议尚未得到其他世界医学权威团体的广泛认可)   「长新冠」不单影响我们的唿吸系统健康,更对康復者的精神健康与癒后的生活品质,造成各方面的影响。此刻,我们逐渐认识「长新冠」,相关医疗团体和研究学者亦已启动不同研究项目继续积极探索,务求觅得一套有效减低后遗症和潜在长期并发症的治疗方针。遗憾的是,本港医疗体系仍未就专治「长新冠」,订下一份综合健康规划蓝图(包括:来自不同范畴的专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中医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现时我们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是:本港超过一百万人在第五波疫情中染疫,纵使我们乐观估计,仅约1到2%患者出现「长新冠」。人数之多,经已对香港各方面造成沉重负担和深远影响。冀盼社会各持份者能够正视,並迅速准备「长新冠」即将带来的长远威胁。     参考文献French Guideline. Rev Mal Respir. 2020 Nov;S0761842520303740. British guideline. Respiratory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Thorax. 2020 Nov;75(11):1009–16. Swiss guideline. Respiration 2021;100:826–841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on Long COVID-19 Follow-Up. Eur Respir J 2022; in press (https://doi.org/10.1183/13993003.02174-2021).     (文: 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                   这个秋冬季怎么过?     《爱在深秋》是一首在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的情歌,但对患有气管毛病(如哮喘、慢阻肺病)的朋友来说,《深秋》却是满载忧患。忧,是因为这些朋友常常忧虑会否在深秋病发。患,秋冬季的天气总是多变容易诱发气管疾病,所以他们的心情也变成患得患失了。   为何寒冷的天气会使你的唿吸道疾病变得更糟?   每当进入秋冬季时,空气变得冰冷和干燥,这些又冷又干燥的空气会刺激你的气道,你的气管可能变得绷紧/收窄,这自然会使你唿吸困难。当天气转冷时,你亦可能会产生比平常更多黏液,这是因为当冷空气进入鼻子时,鼻腔中的血管会变得胀大和肿起来,这会导致产生更多黏液。另外寒冷的天气自然令大家多点留在室内,这意味着你有更大机会接触到室内的刺激源和过敏源。不要忘记寒冷的日子亦是爆发伤风和流感的高峰期,这些感染随时令原有气管疾病大发作!   避免气管疾病发作小锦囊:   留心天气变化 - 如果天气对你来说太冷,或者你感觉不舒服,请待在室内,保持温暖。 常常保暖 - 这可能听起来很明显,但人们经常忘记或疏忽了这点。在那些非常寒冷的夜晚,大家应该穿得特別温暖,因为人的体温随着睡眠而下降。 要用鼻唿吸(而不是用口唿吸) - 因为我们的鼻腔能非常有效地将吸入的空气暖化及加湿,但口腔却不能。在特別寒冷的日子,你也可考虑披上围巾覆盖鼻子和嘴巴。 保持活跃 - 不要长时间呆坐。恆常做运动是非常有用的,这能保持血液循环和身体温暖。 预备好外出药物 - 除了定时服用控制药(controller medication)外,外出时务必携带快速支气管扩张剂,以应对外面寒冷天气可能导致气道突然收紧。如果以往寒冷的天气曾触发您气道收窄,你可考虑 在离家前半小时先使用快速支气管扩张剂。 避免室内外污染物 - 特別要远离人们吸食香烟。 保持双手清洁 - 经常洗手,或使用酒精搓手液洁手,能减少接触感染的风险。 勤换口罩 - 现时仍规定大家外出时佩戴外科口罩,但口罩会因唿出空气中的水份变湿,变湿了的口罩一方面易滋生细菌,亦会令人唿吸时更费力(何况是患有气管毛病的朋友)。 接种疫苗 - 在寒冷的天气期间往往爆发流感,除非有已知禁忌,患有长期唿吸道疾病的人都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最后当然不要忘记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保持(实体)社交距离 - 有助减少各种感染,从而减少因感染而诱发的气管急性发作。幸好现代科技进步,大家仍可藉各种社交媒体保持联络关怀。   最后希望这个冬天不太冷!     (文: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肺癌筛查新知     毫无疑问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原因,但肺癌绝不仅仅是吸烟者的疾病。全球男性的吸烟率逐渐下降,但女性的吸烟率保持稳定或下降速度较慢[1]。然而,前吸烟者在戒烟后25年内仍处于肺癌高风险中[2]。此外,从不吸烟者肺癌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在英国和美国,大约20%的肺癌发生在从不吸烟的人身上,这个数字在一些亚洲国家高达约为53%[3]。肺癌死亡的性別分佈也发生了全球变化,许多国家的女性死亡率大多在上升[4]。综合所有因素,未来几十年肺癌患者的数量可能仍然很大。   与大多数癌症相比,肺癌的预后很差,这主要是大部分病例在晚期才被发现,病人到了那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将会有限。由于大多数人难以将持续咳嗽、唿吸急促和肺部反復感染等症状识別为肺癌的症状[5],因此许多人仅在癌症发展到治疗选择有限且预后不良的阶段,才向医护人员求诊 [6]。大约只有20%的肺癌患者在肺癌第一期被诊断出来,此时他们五年的存活率仍能在68-92% 之间,相比之下,超过 40% 的肺癌病人在第四期时才被检测到,此时他们五年的存活率已降至低于10%。   因此,如果能在肺癌的早期阶段就诊断出来,便能显着减少肺癌死亡人数。能实现这种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低辐射量胸腔电脑扫描(LDCT)进行针对性筛查。一项名为 NELSON的大型医学研究[7]表明,对目前和以前的重度吸烟者进行 LDCT 筛查,可以使肺癌的早期诊断发生显着的阶段转变。在这项试验中,筛查组(使用LDCT)868 例死亡中有 18.4% 是由于肺癌,而对照组 860 例死亡中有 24.4% 是由于肺癌。这相当于十年内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4%,亦发现当中女性肺癌死亡率降低了33%。这些重要发现使世界各地的专家确信以LDCT作肺癌筛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说法是无可争议的[8-10]。   目前的肺癌筛查建议是对特定年龄范围内的当前或以前的重度吸烟者进行LDCT 筛查[11,12]。 然而,医学专家越来越认识到吸烟状况不足以识別所有肺癌高危群组。例如,在台湾,53%的肺癌死亡发生在从不吸烟的群组中[13]。在中国内地,39.7%至48%的肺癌发生在非吸烟者中[15,16]。並且专家越来越多认识到诸如家族史、接触烹饪油烟和接触环境致癌物等风险因素也与肺癌有关[14]。 对于使用LDCT作肺癌筛查,主要风险是电脑扫描所引起的辐射暴露和假阳性结果导致的误诊。但随机临床试验的累积数据显示,LDCT 筛查的辐射暴露风险是可以接受甚或微不足道[17]。如果在高质量标准下进行,LDCT 筛查不会导致大量假阳性结果或后续不必要的程序或治疗[18]。有针对性的筛查计划可以帮助具有明确风险因素(例如吸烟状况和年龄)的人士; 然而,风险因素较少但却出现肺癌症状的人士也需要尽快求诊,以便医护能尽快安排诊断以排查肺癌。   参考文献:1.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0. World cancer report: Cancer research for cancer prevention. Lyon: IARC2. J Natl Cancer Inst 2018, 110(11): 1201-073. Eur J Cancer2017, 84: 55-594.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5, 4(4): 327-385. Lung Cancer Europe. 2019. IV LuCE report on lung cancer: early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challenges in lung cancer. Bern: LuCE6. United Kingdom Lung Cancer Coalition. 2020. Early diagnosis matters: making the case for the early and rapid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London: UKLCC7. N Engl J Med 2020, 382(6): 503-138. N Engl J Med 2020, 382(22): 2164-669. Respirology2020, 25(Suppl 2): 5-2310. N Engl J Med 2020,382(6): 572-7311. The Canadian Taskforce for Preventive Health Care. Recommendations on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Can Med Assoc J 2016, 188(6): 42512.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21, 325(10): 962-7013. J Thorac Oncol 2021, 16(3): S5814. Clin Lung Cancer. (2018) 19:E539–50.15.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8, 7(4): 450-6316. Clin Cancer Res 2009, 15(18): 5626-4517. J Thorac Oncol 2021,16(1): 37-5318. N Engl J Med2020, 382(22): 2164-66     (文: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慢性唿吸道病人该如何应对疫情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数以万计人死于疫症。而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官网,研究检视截至2月11日的4万多宗中国确诊病例,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可能死于新冠肺炎并发症(致死率为10.5%),而慢性唿吸道疾病患者致死率为6.3%。之后中外学者再确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是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响最严重的群组之一。   慢阻肺病是一种会危害生命的渐进性肺病,而吸烟就是其最重要的病因。科学家发现吸烟的人(current smoking)以及慢阻肺病人的肺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受体(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I ,ACE-2 receptor)水平升高,而新冠病毒正是透过这个受体(ACE-2 receptor)进入宿主细胞並引起感染。而前吸烟者(former smoker)的ACE-2水平则与从未吸烟者相似。   国际慢阻肺病权威(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 迅速发表了指引:要向慢阻肺患者解释说明,他们会患上严重新冠肺炎的风险是较高。病人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服用常规吸入和口服药物,以尽可能稳定其病情。少数慢阻肺病的患者亦会使用吸入式类固醇(ICS),幸好现时沒有证据显示ICS治疗会增加感染新冠状病毒的风险。虽然有一些证据显示使用ICS可能会令慢阻肺病人增加肺炎(非新冠)的风险,但不要将这种风险延伸作为改变在新冠疫情下使用ICS的原则。往常医生或会处方口服类固醇和/或抗生素给某些慢阻肺病人作紧急自我治疗之用(self management action plan),但是由于慢阻肺病发作和新冠肺炎的症状甚为相似(咳嗽,发烧,疲劳和唿吸急促),所以现在慢阻肺病人不应自行评估及用药(口服类固醇和/或抗生素),及需要从速求医。   接受长期氧气(long term home oxygen therapy)或动态氧气(ambulatory oxygen therapy)治疗的慢阻肺病患者,不要纯因忧虑疫情而自行调整氧气用法或流量。慢阻肺病人要做的是适时戴口罩,定期洗手和清洁设备(储雾器和峰值流量计),绝对不能与他人共享吸入器和其他设备。在家中接受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的患者要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使用无创通气;而其他家庭成员此时应尽可能远离。仍在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应下定决心戒烟。   另一方面,哮喘患者较幸运,现在沒有证据显示他们会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至于新冠病毒是否会引起哮喘发作则尚待观察。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保持肺部健康的最佳方法就是按照规定定期服用吸入式类固醇和其他常规药物。哮喘病权威(如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BTS) 强烈建议哮喘患者应继续使用吸入式类固醇(ICS)或吸入式类固醇/长效气管舒长药(ICS / LABA)组合。如果哮喘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医生仍会在有需要时使用口服类固醇的。至于长期需要口服类固醇治疗的患者:他们在疫情下仍应继续按规定剂量服用,因为如果此类特別病人突然停止使用口服类固醇,大有可能令哮喘病失控。因哮喘病而接受生物疗法(biological therapies)的患者也不应停止使用生物制剂,因为沒有证据表明它们会抑制病人免疫力。   新冠病毒感染可令人出现类似于哮喘发作的症状(例如咳嗽和唿吸急促),但哮喘发作本身不会令病人发烧,失去味觉或嗅觉的。相反,这些症状更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而不是哮喘发作。其实无论是慢阻肺或哮喘患者,如果他们能时常保持最佳的病情控制,那么他们因急性发作要去急症室的机会自然减少,这样实际上是减少了他们接触新冠病毒的机会。   笔者对患有慢性唿吸道疾病人士有以下的生活小贴士:   第一,戴口罩是防疫政策重中之重,但戴上口罩后就要避免大活动量。如果口罩湿了,就应尽快更换。   第二,慢阻肺病人戴上口罩后,要留心自己有无出现血液中二氧化碳量过高病征:异常疲劳、头痛、头晕、气促、面红、无法集中精神。有的话,尽快除开口罩。   第三,戴上口罩后不要怕麻烦,有痰就要咳清。   第四,如果阁下无法亲身去覆诊,就一定要请家人代去配药。贸然停药可能引起病发。   第五,如果你出现发作现象,就要去求诊。任何延医绝对有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第六,对尘螨过敏的人士用较高温的水去洗床单被铺,可以减低过敏,又可减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第七,尚未接种今年「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最好尽快接种。   第八,患有慢性唿吸道疾病的病人也要留意自己的精神状态 [如焦虑、恐慌及抑郁等等],极端情绪也会影响本身唿吸道疾病的控制。     (文: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2019年12月以来,中国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1号正式为这病定名COVID-19。这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別,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至今共发现多种传播病毒的途径:主要经「唿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病人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至14天,多是3-7天。病人在潜伏期(即未出现病征前)也可传染他人。多数(约88%)患者最终会发热,但只有44%病人在发病初期会发热。而约68%病人有咳嗽(干咳为主),亦有少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3-4%)等症状。部份儿童及新生儿病例征状並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唿吸急速。而重型病例多在7日后出现唿吸困难和/或低氧症,严重者可能快速进展为急性唿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目前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是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而内地学者检视了44672宗确诊病例后,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可能死于新冠肺炎并发症(致死率为10.5%),其次是糖尿病(7.3%)、慢性唿吸道疾病(6.3%,但论文中沒有详列那种肺病)和高血压患者(6.0%)。截至2020年3月9号,国内新冠肺炎的整体死亡率约为3.86%。   如果面对怀疑个案,医生会在病人鼻咽拭子、痰或其他下唿吸道分泌物作病源学检查(RT-PCR &/or NGS)。在病人的血液或粪便中也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的IgM抗体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而IgG抗体滴度于恢復期较急性期有4倍或更高增加。病人早期的胸腔电脑扫描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后期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但胸腔积液则较少见。但不是每一位确诊病人的胸部电脑扫描都会显示出肺炎的,所以应称确诊病人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较科学化。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案由紧密监察病人维生指标开始、能及早发现病人是否出现并发症或恶化。由于未有专治新型病毒的药物,所以现时是以支援治疗为主调:使用氧气、抗生素、静脉输液、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膜氧合(即人工肺)。现在医生已不会像当年SARS,向每一个患者常规性地使用高剂量类固醇,专家多建议考虑使用Kaletra (Lopinavir/Ritonavir)、Interferons、Ribavirin、Chloroquine 等,而各地亦正研究 Remdesivir的效用中。而内地亦制订了使用康復者血桨治疗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的方案。   市民则应主动采取多项预防措施,才能避免接触新型冠状病毒:不应前往疫区(现在日韩及某些欧洲国家的疫情急转直下中)、推迟不必要的外游计划、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在公众场所(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中)正确佩戴合适口罩、减少社交接触(特別是避免多人饭聚,多使用视像会议),並常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除了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外,要特別注意厕所及去水渠卫生,定期注水入U型聚水器。   新冠肺炎疫情亦容易引发市民焦虑、恐慌及其他精神困扰征状,所以大家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健康。最后想唿吁大家尊重大自然,人类要学习与万物和谐共存,祝愿大家身心灵安康。     (文:邝国柱医生 唿吸系统科专科)        
分享
WhatsApp我们
电邮我们
网上预约